笔者这段时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稳健的投资资产好少,股市不景气,房产又受到各种限制,很有可能处于有价无市的高位冻结期,加上一些互联网投资渠道出现的预期和违约率有所抬升的现象,给如今本就减杠杆的市场环境带来了更多的忧虑。
进入2018年,随着房产形势从火爆到局部地区出现的严密调控,股市由于周边经济环境和贸易战的阴霾而陷入了短期的低谷调整,加上以六月份为特色的常年期股市“波动期”特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过去的半年真的是有点小操心。目前整体的经济金融环境是去杠杆、减周期以及风险兑付要市场化,打破绝对的刚性担保。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整体稳健的情况下,一些局部的流程和操作风险会在部分领域爆发。
或者可以这么说,2018年下半年也将是一个风险周期的堆积期,这里的风险不是指个人端的消费和收入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指由于早期过度杠杆化或者忽视了风险而轻易投入带来的合理性风险偿付可能性开始加大。这在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监管和政策形势表现。
对于国内而言,以往具备隐形刚兑的行业,比如银行理财和信托等子产品,这几年来都逐步走向净值化和市场化,并且给出的是参考的收益率,而不是绝对值。加上整体大资管的改革和打破多层嵌套,各种隐形的通道和衍生模式开始逐步规范化,也进一步让杠杆得到释放。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债券违约率开始表现出一个较为常态化的水平。截至到今年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情况,即违约金额占整个公司信用债的比是0.39%,虽然低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74%,也明显低于国际债券市场的违约率水平1.2%-2.08%,但这样一个从过去五年前强刚兑的环境中逐步释放出来的风险对价体系在逐步建立。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给整体金融环境减压:刚性兑付的压力最终会传导到底层的财政和金融管理领域,从而给改革和市场化带来更多困难。
打破刚性兑付会逐步促进无风险收益率的回归,从长期看,金融投资的收益率预期会逐步回落到实体经济回报水平之下,这也会促使资产管理行业更加关注服务实体经济。
这也是为什么在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开始的前期,很多固定收益类产品动辄达到10%甚至20%的收益,虽然其背后的资产和融资需求并不一定存在资金池和融资杠杆,但实际上其背后的最终兑付保障来自于各种隐形的担保。这种担保在一个整体扩张周期的经济环境中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一旦遇到了行业性经济波动和信用衍生风险,就会出现较大问题。
讲完了风险周期叠加的整体市场环境,我们缩小一下范围,对于目前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流程和渠道变更方面,资产的腾挪一直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从2015年股市的过度火热到2016年开始骤热的全国性房地产跃进,很大程度上转移了一部分社会财富。
从个人财富配置角度而言,未来最有可能产生收益爆发性的细分行业,已经很难在传统的固定行业和收益渠道中表现出来。虽然网贷行业一定程度上已经替代了银行理财等固收产品成为过去几年很多家庭在固收类产品上的匹配,但随着监管的逐步细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整个风险对价体系也开始逐步完善。可以说,随着权益类市场的逐步深入和投资机会的增加,有部分高净值和中产用户群体会向股权类为代表的权益类投资机会聚集。传统的固收类产品也将逐步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从而引入更多的市场化第三方担保和信用合作机制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在目前的这一波资产腾挪大趋势下,以财富基金、股权投资以及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和一级市场的交易机会将会增多,而房产机遇期在这一波过后也将迎来红利的天花板,流动性压力和监管政策疏导是个难题。
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合理的流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比上一个五年更为重要,没有流动性的财富管理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市场要处于整体的扩张周期,而目前的降杠杆和脱虚就实的产业金融环境,将给这个流动性提供更大的压力。